转载申明:本站原创,欢迎转载。但转载时请保留原文地址。
原文地址:http://www.vonwei.com/post/threetheoryforIT.html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是根据其丰富的经验,对互联网和IT行业的发展与变化作了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个人认为从事IT行业的人都应该阅读一下这本书,一定会有所收获。
这篇总结其第四章介绍的三大IT定律,这三大定律可以说很好的诠释了过去IT界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预测未来IT界(如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参考。虽然这三大定律不一定精确神准,但是对理解IT界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作用的。
(1)摩尔定律:Intel公司的创始人Gordon Moore(即摩尔)曾经提出,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后来,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到18个月。这也就形成了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产品,每18个月价钱会降一半。
(2)安迪-比尔定律:安迪是原Intel公司著名的CEO Andy Grove,比尔就是大家熟知的微软比尔盖茨。该定律描述了软件和硬件之间缺一不可的紧密关系,即安迪(或者Intel)能提供的,比尔(微软)都会拿走。通常整个PC产业被描述为WinTel,即Windows加上Intel。微软出了一个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才能促进人们去买Intel新的CPU。
(3)反摩尔定律:反过来看摩尔定律,如果一个IT公司在18个月后还只是卖出同样的产品,其卖出的产品数量不降低,其营业额也会降一半。这促使很多IT公司赶上摩尔定律更新其产品,短期靠量变,长期只能靠质变了。
这三大定律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摩尔定律在一定程度上描绘出了IT行业的特殊性,在世界经济的前几大行业(金融、IT、医疗和制药、能源和日用消费品)中,只有IT行业在以持续翻番的速度进步,否则就会被淘汰。为了赶上摩尔定律,防止被淘汰,IT公司必须在比较短时间内完成下一代产品的开发;大的IT公司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到研发中,以针对多年后的市场;不然,被颠覆也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只有摩尔定律,大家等着8个月后再买IT产品,那IT公司都要倒闭了。安迪-比尔定律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随着硬件的不断更新强大,软件功能也在不断强大,软件功能强大后效率就会变低,这样会吃掉新硬件的资源。也就是说,用户想要用比18个月前更加强大的软件功能,就必须买配套更加强大的硬件作为支撑。这也是WinTel形成的原因,相互促进。例如,编程语言越来越好用,也就是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效率也在降低,如java效率就不如C++,C++不如C。IT领域,各个硬件厂商就是靠软件开发商用光它们提供的硬件资源才得以生存。如从xp到vista到win8,系统的硬件要求就越来越高。
这里通过三大定律看一下传统PC行业的生态链: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吃掉硬件提升带来的全部好处,使得用户更新机器,让PC厂商收益,而PC厂商再向Intel这样的半导体公司订购新芯片,同时向其他外设厂商购买新的外设。这样,上层软件带动着整个生态链的发展。华尔街的投资者知道,如果微软等软件开发商的开发速度比预期慢了,软件业绩不好,那么Intel等硬件设备商的股票也一定下跌。
PC行业是WinTel,现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无疑就是AndARM,即Android加上ARM。因此,到移动互联网行业,三大定律照样实用。
以小米手机为例,系统UI一直在更新,硬件也一直在加强,但是这终归只是以量变来赶着摩尔定律。每一种技术,过不了多少年,量变的潜力就会被挖掘完,这时就需要革命性的创造发明诞生,质变才能持久发展。因此,相信小米、华为等企业也会投入更加大的研发力度,而不能总靠量变在市场上生存。
安迪-比尔定律的提示:IT产业链中,上层的软件和服务业是非常重要的,引领着整个生态链的兴衰,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当然下层的硬件和半导体,以及其他外设也是作为支撑存在的。
参考: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
------------------分隔线----------------
如果感兴趣,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号,跟踪最新博文信息,手机微信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 浪潮之巅 摩尔定律 安迪比尔定律 ”的文章
请填写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评论列表: